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跟不上增长速度 破解垃圾围城需一部专门法
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跟不上增长速度 破解垃圾围城需一部专门法
2017-05-23 来源:法制日报——法制网 作者:admin委员们调研的9个城市垃圾清运量年增长率大多超过10%,多数地区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速度远跟不上垃圾增长速度,西部省区基础设施建设缺口更大。 CFP供图
法制网记者 蒲晓磊
垃圾数量增加迅速、垃圾分类工作总体上没有取得突破、垃圾焚烧比例偏低、设施建设滞后……尽管垃圾处理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我国当前的垃圾无害化处理仍存在不少问题。
垃圾无害化处理的严峻形势和艰巨任务,也是很多全国政协委员关注的焦点。
近日,全国政协在京召开第66次双周协商座谈会,围绕加强垃圾无害化处理建言献策。
一些委员建议,在通过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提高垃圾焚烧比例、重视有害垃圾的收集和处理、注重科技创新和细化管理等措施的同时,还要通过立法的手段从源头进行治理,从而更好地解决当前遇到的难题,提升垃圾无害化治理的水平。
垃圾处理工作存共性问题
为了解我国垃圾处理工作的现状,今年3月下旬,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选择了在垃圾处理方面具有代表性,已探索出相关成功经验的广东、浙江、山东三省进行调研。同时,还委托河南、湖北、甘肃三省政协开展了协同调研。
在深入社区、工厂、农村实地考察后,委员们看到了这些地方在垃圾处理工作中取得的成绩与经验,也了解到了许多问题与困境。
全国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张基尧在代表调研组发言时指出,通过此次调研不难发现,我国垃圾处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许多共性的问题。
垃圾分类缺乏相应法律支撑;垃圾处理机制亟待协调统一;城镇垃圾增量大但处理能力不足;回收网络日渐萎缩;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邻避”效应突出……这些现象在调研中逐一显现出来。
与此同时,参与调研的全国政协委员也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应研究制定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法律,在试点城市和有条件的地区先行制定地方性法规;建议把垃圾分类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可以将垃圾分类与处理纳入地方政府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要注重推进垃圾收运系统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系统“两网融合”……一些委员指出,要多措并举来解决这些问题。
海洋垃圾八成来源于陆地
委员们在调研期间提出的立法建议,成为座谈会上热议的焦点。
“海洋正在成为世界最巨大的垃圾场。”全国人大代表、国家海洋局总工程师吕彩霞指出,垃圾污染的表现在海上,根子却是在陆地,海洋垃圾中约80%来源于陆地。
“通过法律制度建设和政策引导,在源头上控制垃圾产生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吕彩霞说。
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攀枝花钢铁有限责任公司钢铁研究院钒研究所所长孙朝晖指出,我国在垃圾处理方面尚无一部专门系统的法律规范,相关内容零散分布于一些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之中。
“应尽快出台一部专门法律,进一步强化法律法规权威。通过明确监管体系中相关责任主体的法定职责,推进各司其职和联动治理,解决管理交叉和责任盲点。”孙朝晖建议。
“在试点城市和有条件的地区先行制定地方性法规。研究制定环保教育法,把垃圾分类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全国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张基尧同样建议,研究制定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法律。
全国政协委员、东莞玖龙纸业(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茵同样认为,我国有必要以立法形式从源头治理促进垃圾无害化处理。
“在城市生活垃圾方面,随着环保意识的普及,大的、经济发达的城市在分类回收方面取得一定进步,但仍处于粗放管理阶段。”张茵说。
张茵认为,应当通过立法从源头治理,促进垃圾分类回收与无害化处理。例如,以立法形式确定利益和责任管理的分配,让有能力、有资质、取得政府许可的专业公司能长久、规范经营。
垃圾终端设施建设选址难
一些委员指出,在立法解决源头问题的同时,垃圾处理的终端建设也应引起注意。
“我们调研的9座城市垃圾清运量年增长率大多超过10%,多数地区处理设施建设速度远跟不上垃圾增长速度。西部省区基础设施建设缺口更大。”张基尧说。
“我调研了北京、杭州、兰州3市的情况,近10年来3市垃圾的产生量都接近翻了一番,但终端处理方式却举棋不定,能力建设长期停滞。”全国政协常委、原兰州军区副司令员关凯对此深有同感。
委员们发现,造成这一困境的原因,除了对源头减量的认识和措施不到位,垃圾终端处理设施建设选址难、邻避问题多发也是重要的原因。特别是在很多人对垃圾焚烧存在疑义的情况下,极大制约了设施按规划落地或运行。
一些委员在调研后认为,在目前垃圾量大,土地、水资源紧张的情况下,使用填埋这种手段已不能满足需要。
然而,既可促使垃圾减量又可产生电、热的垃圾焚烧,并不容易被公众所接受。
“在一些城市,政府刚说要建垃圾焚烧厂,便有市民群起反对,主要是公众对焚烧垃圾产生二恶英的担心。”说起这个现象,陶夏新委员颇觉遗憾。
此前,陶夏新所在的黑龙江省政协曾组织专项调研,赴北欧国家和我国苏州、上海了解垃圾焚烧情况。陶夏新介绍,丹麦的哥本哈根城区就建有许多垃圾焚烧厂,有的离居民区很近,由于采取了有力措施,对环境没有造成明显不利的影响。在陶夏新看来,控制二恶英污染已不是技术难题。
不过,对垃圾焚烧的担心也并非空穴来风。
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统计局副局长梁伟华在调研中发现,的确有垃圾焚烧厂存在烟气超标排放频繁、飞灰等危险废弃物处置不规范、排放数据信息公开滞后且监管手段落后等问题。
“要将所有生活垃圾焚烧厂列入国家重点监控企业,特别是要对不更新标准、不达标企业依法进行处罚和公开曝光,提高执法的威慑力。”梁伟华指出。
陶夏新提议,为消除公众的疑虑,可以让焚烧厂的管理部门、职工住宅,政府相关管理部门的办公室、职工住宅建在焚烧厂附近,以提升说服力。
全国政协委员、陕西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梁平认为,除了加强科普等宣传,提前科学规划,在城市建设中预留垃圾处理项目空间,从根本上杜绝项目“与民争地”也应该是破解选址难的重要措施。
张基尧建议,应在垃圾处理规划用地和生态补偿机制方面提供政策支持。
据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杨兴平了解,目前垃圾焚烧电价补贴的40%以上错补到了非可再生能源。
“国家应重新核定电价的补贴标准和方法,逐渐减少或取消对混合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电价补贴。”杨兴平建议。